工程机械新技术篇1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中,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占据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势。从目前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来看,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机械工程技术正在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某些产品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工程教育中引入了信息化的理念,不但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教育效果,也促进了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对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机械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1、机械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特点
(1)灵活(2)高效率(3)能源消耗低(4)无污染(5)产品性价比较高。
2、综合考虑设计与工艺的特点
在机械工程技术方面,设计与工艺紧密结合十分重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的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设计一次性成功,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并行工程。
3、全面考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虑工业应用的特点
对于机械工程技术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在设计之前详细了解市场,针对工业应用情况进行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等,使该技术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才算是成功的。
三、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考虑到机械工程的特点,在机械工程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出于提高机械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机械工程教育开展过程中,及时的引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主要包括cad教学、网络化教学等,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机械工程引进了国外技术的先进理念,形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保证了机械工程能够持续快速的发展。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的开展来看,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了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相信在未来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范围更广,应用效果更加突出。
2、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采用了网络化发展的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机械工程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但提升了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质量,还提高了机械工程教育的整体效果,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为其带来了资源共享的便利,丰富了现有的教育内容,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这一角度来看,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成为了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机械工程技术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质量。
3、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机械工程的教育应尊重书本内容,应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教育,对先进技术的引入缺乏必要的手段。考虑到机械工程传统教育理念的缺点,以及计算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机械工程教育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对机械工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这一判断,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始朝着新技术引入和新技术应用的方向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工程教育的实效性,满足了机械工程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了机械工程发展的整体质量,为机械工程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4、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效果和技术的先进性
通过采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机械工程的教育效果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为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质量。同时,教育信息化手段的采用,保证了机械工程技术的先进性,使机械工程技术能够及时的引入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为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效果和技术的先进性,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从促进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有深入的了解。
工程机械新技术篇2
【关键词】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机械自动化在工程项目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自动化在工程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工程行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的机工程自动化虽然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和一些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技术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如果不能因取得成绩而感到骄傲,仍然需要继续深化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推进基建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以此来使基建工程自动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概述
当前比较流行的工程机械自动化就是运用自动化的技术,以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和方法,不用外力干涉,通过机械的自动控制操作来完成生产作业的过程。机械自动化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操作过程的连续自动、有效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与水平,其应用与发展成为机械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电脑集成制造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为我国的生产制造业提供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以信息集成为发展核心,自动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电脑集成制造系统对资金的需求比较高,这对自动化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电脑集成制造系统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从发达的工业国家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来看,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因此,信息集成逐渐成为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一些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充分利用LCA技术,使工程机械自动化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促进了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当前我国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保证柔性制造的基础上,引进外来先进的生产制造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革,使我国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对现有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械自动化理论基础,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制约因素
3.1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式,它能够使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一些动态信息及时的掌握,便于适时调整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战略,对机械自动化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对工程机械自动化的管理还有一定的缺陷,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管理水平,制约了我国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管理法,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而国外的大部分企业则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对机械自动化的有效管理,并能够对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调整,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着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管理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
3.2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从现有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整体比较低,尽管我国也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国外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操作与运用过程中,却缺乏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内在结合,不符合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另外,我国对一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未能达到合理的利用,在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设计的时候,甚至还是使用传统的纸上设计,未能发挥计算机的辅作用,对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利用率低,阻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3缺乏独立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对于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来说,更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它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比较缓慢,这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大部分的核心技术都是借鉴国外的生产经验,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策略
通过对我国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对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我国必须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不足,并结合市场从生产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接下来就为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4.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技术的研发。为了促进机械工程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发达国家的技术控制。国家应颁布鼓励政策奖励自主研发的创新研究成果,提高对自主创新研究的资金投入。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必须对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级选择适应当前生产需要或未来发展的来有目的的进行进,确保引进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2加强科学化管理
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必须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它引领者整个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注重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组织与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规范市场秩序,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手段,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实际,形成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保障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顺利运行。另外,在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时,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设备优势,合理调整机床布局,并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作为补充,构建完善的生产制造系统,为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4.3提高环境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对于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更要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发展节能型产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要从各个环节入手,从生产、设计、包装到回收利用等,做到绿色。清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要加强对落后设备的改造利用,废弃的设备也是一大污染源,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旧设备,可进行改进,使其能够继续为机械自动化服务,同时,又起到的环保的效果,这是当前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国建设节能性产业的外部要求,对于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5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展望
在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是整个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大部分企业在工程制造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因为未来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可以着重对制造成本进行优化,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总体效率。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科学管理,重视科技创新,在保证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同时,要对传统的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科学的改造,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提供了设备支持,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要注重外来先进技术与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的结合,使其能够真正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服务,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6结语
当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我们要抓住现有的发展机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投入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我国独立的技术核心。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对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变革,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博.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3,Z3:69~70.
[2]刁荣飞.浅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116.
[3]樊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前景展望[J].新西部(理论版),2014,01:42~43.
[4]肖毅.对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13:69,71.
工程机械新技术篇3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56-03
创新性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健全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如何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创新模式,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目标,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学习状态,教学手段刻板,一些涵盖丰富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的课程,没有用到现代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只讲其工作原理,却很少讲其作用,以至于所学知识难以致用,学生对专业课程越来越没有兴趣,其结果是等到毕业时却不知自己所学所用何处[2,3]。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原有大机械培养背景下,为适应现代机械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测试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需求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门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上述教学缺陷,为了改变现状,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测控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平台课程,其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教学的好坏,是实现高级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关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得到教学一线老师的重视[4]。与机械工程测试相关的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器人基础、微机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传统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从基础的信号分类开始,讲解信号的频谱分析方法、测试系统特性、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在这过程中学生利用一些实验装置进行同频检测与频谱分析、电桥性能比较及振动测量实验。这种教学形式看似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互相验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实验均属于验证性实验,而该课程则要培养具有设计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目前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具有实际设计与操作能力。
二、面向机械工程测试的创新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现代教育的大方向是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到了大三以上的年级,开始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大三学生必修的专业平台课,这对大四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创新有其独到的特点。首先,任课老师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即应具有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控制理论与实践,并了解一定的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测控手段和发展趋势,这是讲授该课程老师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其次,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便课堂上能够生动地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应用。最后,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尽量赋予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面向工程测试的创新性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创新。通过对课程主要内容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系统组成模块对课程章节内容按照信号在测试系统中的传输顺序将整个内容贯穿起来,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测试系统概念。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先教后学,即课堂教学在先,学生复习、体验知识在后。这种形式会出现学生应付了事和互相抄袭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创新理论教学环节强调学生要提前学习,梳理问题意识、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论证研究方法和可行性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创新性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性教学方法引导下,课程理论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讲授、工程案例剖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使用课程教材时,不应只单纯的把“教材”看成“教材”,而更多的是把它当成“课材”。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尽量以教材为基础加大课外知识的引入。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博览群书,走在知识的前沿,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与技术。在进行理论教学期间,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工程应用案例与虚拟实验技术引入到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绪论这一章中,播放一些应用于企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的测控技术,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应用范围与前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创新方面,为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以虚拟仪器为平台的创新性教学,改变过分注重学习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实践性和创新性现象。虚拟仪器技术是今后仪器仪表、测试控制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发展现代科技,仪器仪表技术是重要的基础,虚拟仪器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平台[5]。根据课程特点,以虚拟仪器为平台,以创新为思想,设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6]。创新性教学特点在于把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不应以最终的期末试卷作为考核的基本标准,而是与平时的创新实践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创新教学尚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在这期间,主要以培养创新团队为主,创新团队的成员所参加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也做为最终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并占有比其他同学多20%的平时成绩比例。这种激励机制将激发同学们参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学生们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面向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创新性教学的实践
教师讲授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过程中,在讲授完第二章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理论后,就可以给学生提出运用创新思想设计一套虚拟测试系统实现各种物理量的测量,这种测试系统内容涵盖教学目标的主要知识点,并具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认知规律。因为实际生活与工程中,物理量是多种多样的。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自主研究,自主管理,团结合作,开发出基于虚拟仪器平台上的各种形式的测试系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针对当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给出以下一些创新性教学策略:
1.课程讲解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式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板书式教学无法比拟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设计配合多感官学习,能大大提高教学密度[7]。工程测试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堂上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工程应用的意境,达到学有所用的境地。将多媒体技术具体应用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使用方法总结如下:①工程资料累积法,任课老师将与课程相关的科研与工程应用范例等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储存在电脑中,并链接于相应的课件中,教学时根据需要播放相关的内容。②原理过程分部展现法,课程中很多复杂的原理过程,如相关的测控电路,由于机械类学生对电类课程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原理过程分步展示,从传感器拾取信号的过程开始,经过调理电路,调理电路如何调理微弱的传感器信号,然后用何种形式显示出来等,这些过程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来,即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原理,又能激发学习动机。③动态控速展示法,教材中有许多静态图形图像,但实际上,这些静态图形图像在测试工程中大多数都是运动变化的,为了揭示这种实质上具有动态特性的图形图像的内涵,要使其动态化(二维或三维动画或图像变换),并利用播放过程中的速度控制以及定格技巧,全面深入地揭示测试原理。
2.利用“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机械工程测试是当今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实现各种现实功能,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测试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团队。为了能够真正实施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创新实践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组建创新实践团队,以团队带动全体。创新团队通过参加创新实验、创新大赛等,以兴趣为导向,学习相关理论,对所涉及领域有较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并开发出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虚拟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虚拟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开发出与课程相关的实验系统,如各种物理量的虚拟测量系统等。在学习和创新期间,要培养学生网络探索与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网上建立自主学习网页,帮助其他学生也加入创新兴趣小组来。这一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帮助他们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以虚拟仪器为平台面向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实现
基于上述创新性教学策略与思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引入引入了创新性教学策略与方法。在理论上,课程讲解多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上,组织有一定学习积极性的同学组建创新实验小组,目的是以点带面。在进行创新性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出如下创新实践教学设计:
1.布置设计任务。开发与课程相关的基础虚拟实验平台,该平台包含信号发生与处理、滤波、频谱分析功能,此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并具有两个信道。其次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虚拟噪声信号分析测量系统,利用电脑自带的声音采集系统,作为虚拟噪声信号的输入,在试验平台上可以看到信号的幅值和频率的变化,实现噪声识别。
2.知识准备与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与建议下,学习Labview软件,学习各种频谱分析方法,了解各种窗函数原理、各种滤波器的原理,并学习如何应用Labview设置窗函数与滤波器。在此基础上,设计声音采集与信号分析虚拟测量系统,应用所学习的幅值域与频谱分析方法对声音信号进行分析。
3.项目实施。经过学习,认真设计后,完成的信号发生器与虚拟噪声测试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是同学们开发的虚拟信号发生系统,该信号发生系统可以产生正弦信号、三角波信号、方波信号,同时可实现滤波、幅值谱和功率谱分析。图2是虚拟噪声测试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可以模拟噪声的产生,进行噪声监测,利用电脑自带的声卡,通过麦克风模拟噪声,对噪声处理后,可以得到噪声产生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从处理结果可以看到滤波前后的波形变化,这样直观地、感性地、综合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7]
根据创新性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实践表明,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给予认同,一致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测试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际设计能力。针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创新性教学的要求,任课老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要不断地提高创新教育素养,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重述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教学方法要变复制型为创造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4):35-37.
[2]上官剑.创新教育中的“加”与“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28-30.
[3]陈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3):95-97.
[4]张凤生,王海峰,孙忠义,李智,杨倩.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35(1):92-94.
[5]贾文华.基于虚拟实验平台建设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5.
[6]乔玉晶,魏建宇,谢迪,张鹤锐.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技术实验平台开发[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2,31(8):75-77.
[7]张军征,樊文芳.模拟软件促进科学课程探究学习的作用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4):34-39.
工程机械新技术篇4
Abstract:Thecourseofnewtechnologyofmodernmachiningincludesfourparts:cutting,non-cuttingprocessing,compositeprocessingtechnology,newmachiningtechnologyofdifficult-to-machinematerial.Thecoreconceptsofvouriousofmachiningtechnologyarecleared,suchastheprocessingtechnologyofthecuttingwithabnormaltemperatureiscloselyrelatedtomolecularmotion,vibrationcuttingandultrasoniccuttingusestheresonance,theworkingprincipleofultrasonicmachiningissimilartotheexplosionshockwaves.
关键词:制造业;机械加工新技术;课程体系
Keywords:manufacturingindustry;newmachiningtechnology;curriculumsyste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253-02
0引言
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保障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现代机械制造学科已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才能加快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在大学里普遍开设制造先进技术的课程,课程名称为《机械加工新发展》[1]、《现代加工新技术》、《机械加工新技术》或《现代加工技术训练》[2]、《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等。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该课程主要有四部分内容:切削加工新技术、非切削加工新技术、复合加工新技术、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新技术。精密加工分散在课程体系当中,应将其总结后作为附录内容。根据课时不同,该课程应有所取舍。
1切削加工新技术
主要包括高速与超高速切削新技术、硬态切削新技术、干式切削新技术、振动切削新技术、非常温切削新技术、磁化切削新技术、保护性切削新技术、射流加工新技术、磨削加工新技术等。
①高速超高速切削新技术。根据1931年4月德国物理学家萨洛蒙(Carl.J.Salomon)提出的“Salomon曲线”,采用高转速、快进给、小背吃刀量和小进给量来去除余量,完成零件加工。要求机床的主轴转速高、功率和扭矩大,以及进给系统加速度高。可用于加工有色金属、铸铁、钢、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铸铁和铝合金等。②硬态切削新技术。采用立方氮化硼CBN(CubicBoronNitride)、陶瓷和新型硬质合金及涂层硬质合金作为刀具材料,将淬硬钢的车削作为最终加工工序。③干式切削新技术。不用切削液或用少量绿色环保的剂。要求刀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磨性,要求切屑与刀具之间的摩擦系数应尽可能小,要求刀具的槽型应保证排屑流畅、易于散热,要求刀具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抗冲击韧性。可采用低温冷风、高速、静电冷却和准干切削工艺等。已用于铸铁、铝合金、镁等的切削。④振动切削新技术。与超声波切削一样利用共振现象,给刀具或工件施以某种参数(频率、幅值)的可控制量,使刀具与工件周期性地接触与离开。⑤非常温切削新技术。温度反映了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加热高强度、高硬度和耐高温的新材料可使其可以加工。冷却钛合金、低合金钢、低碳钢和一些塑性与韧性特别强的难加工材料,可获得较好的加工质量。⑥磁化切削新技术。刀具或工件磁化后,强度和硬度会提高,从而保证加工质量。⑦保护性切削新技术。在真空当中切削可避免生成硬脆层,但是刀-屑界面处也不能生成减摩的氧化膜。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切削,不适用于有色金属,如铝及其合金。绝缘切削将工件与机床绝缘,可避免因热电流而产生热电磨损。⑧射流加工新技术。水射流主要用来切割软质有机材料;混合磨料射流几乎可切割一切硬质材料。⑨磨削加工新技术。主要有重负荷荒磨、用于沟槽、成形和外圆的缓进给大切深磨削、硬脆材料延性域磨削的高速与超高速磨削、砂带磨削、振动研磨等。
2非切削加工新技术
主要包括超声波加工、电化学加工、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高能粒子束加工、化学加工、快速成型加工等。
①超声波加工。利用电气谐振获得超声振动,再利用机械共振通过变幅杆获得足够振幅的振动,对工件施加类似于爆炸冲击波的作用,并通过磨料悬浮液强化该作用,从而使工件成型。主要应用于型孔、型腔、切割、清洗、焊接、超声波处理等。②电化学加工。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阳极溶解的原理对工件进行成形加工,阳极溶解方式有电解加工和电化学抛光,阴极沉积方式有电镀和电铸。主要用于批量生产条件下难切削材料、复杂型面、型腔、异型孔、薄壁零件的加工,还可以用于去毛刺、刻印、磨削、表面光整加工等方面。③电火花加工。使工具和工件之间不断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瞬时局部高温把金属蚀除下来,以达到对工件尺寸、形状以及表面质量的要求。不受工件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限制。主要用于穿孔成形加工,如冲模、型腔模、小孔、异形小孔等。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采用线状电极(钼丝、铜丝或镀锌铜丝)靠火花放电对工件进行切割,切割路线须充分考虑变形与受力的关系。⑤激光加工。把具有足够能量的激光束聚焦后照射到所加工材料的适当部位,使其迅速升温、气化、熔化、金相组织变化,以及产生相当大的内应力,从而实现工件材料的去除、连接、改性或分离等。主要用于打孔、切割、焊接、金属表面处理、信息存储等。⑥高能粒子束加工。电子枪中产生的电子经加速、聚焦后形成大能量密度的电子束,射向材料进行工艺处理,称为电子束加工。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经加速聚焦,实现由电能向动能的转化,然后打到工件表面的离子束加工。电弧放电使气体电离成过热的等离子体流束,喷向工件使其发生局部熔化及气化,从而去除材料,这称为等离子体加工。⑦化学加工。利用酸、碱、盐等化学溶液对金属产生化学反应,使金属溶解,从而改变工件尺寸和形状(或表面性能),如化学蚀刻、光化学腐蚀、化学抛光、化学镀膜等。⑧快速成型加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零件的CAD(ComputerAidedDesign)模型或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数据,将材料精确堆积,制造原形或零件,主要有立体光刻、分层实体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制造、三维打印等。
3复合加工新技术
主要包括超声波加工与振动切削加工复合的超声振动切削加工、电火花与切削加工复合的电熔爆加工、电化学磨削、电化学辅助在线削锐磨削、磁性磨料研磨加工、超声电火花加工、电解复合加工、工序复合加工等。
①超声振动切削加工。以超声波加工装置代替振动切削的激振装置。给高速回转的砂轮或工作台附加超声频振动。②电熔爆加工。工件接电源正极,安装在机床卡盘或顶尖上,刀盘接电源负极,采用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去除材料,可加工一切导电材料,尤其是高硬、高韧、特软、特脆等材料。③电化学磨削。以金属结合剂的磨轮、电化学沉积金刚石磨轮或导电磨轮作为阴极,工件作为阳极,使电化学液在两者间隙流过,难以电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工件表面的阳极膜由机械磨削作用刮除。或者采用成型石墨磨轮,与工件完全处于非接触状态。可磨削高硬度零件。④电化学辅助在线削锐磨削。把工件阳极换成铸铁结合剂超硬砂轮,磨削时两极间通弱电解液对砂轮进行在线电解修整,使结合剂被电解掉,磨粒露出砂轮表面,以保证磨粒在磨削过程当中的锋利状态,可使超细超硬砂轮实现超精密磨削,也可使硬脆材料实现镜面磨削。⑤磁性磨料研磨加工。通过磁场的磁极将磁性磨料吸压在工件表面,形成磁刷,旋转磁场或工件,使磁刷与工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精磨。可进行复杂形状零件表面的光滑加工。⑥超声电火花加工。在电火花加工的基础上辅以超声振动,从而提高加工速度、改善加工质量等。⑦电解复合加工。将机械加工、超声波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磁场辅助加工装置置于电解液环境。⑧工序复合加工。也就是工序集中。
4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新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高强度钢与超高强度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工程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与复合构件的切削加工等。
①高强度钢与超高强度钢的切削加工。其刀具材料可选用:高性能高速钢,如501、Co5Si、M42、V3N、B201等;粉末冶金高速钢;涂层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如Al2O3系;超硬刀具材料,如CBN。但是,不能选用金刚石刀具。②不锈钢的切削加工。刀具易产生黏结磨损。含Ti的不锈钢应选K类硬质合金刀具,其他类可选用M类硬质合金刀具,马氏体不锈钢2Cr13热处理后选用P类刀具效果较好。亚微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已投入使用。③高温合金的切削加工。加工硬化倾向大。铰刀材料应采用Co高速钢和Al高速钢整体制造,如用细晶粒、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时,大于?准10mm的铰刀做成镶齿结构。④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具有变形系数Λh小、主切削力大、粘刀现象严重等加工特点,刀具材料必须耐热性好、抗弯强度高、导热性能好、抗黏结抗扩散和抗氧化磨损性能好。⑤工程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切削加工特点:刀具切削刃附近的被切材料产生脆性破坏,而不是剪切滑移变形;烧结温度和压力越高,内部存在的(龟裂)应力集中源越少,陶瓷材料越致密,硬度越高;在高温区软化呈塑性,有可能产生剪切滑移变形;无加工变质层;脆性龟裂残留在加工表面上。须金刚石和CBN刀具。⑥复合材料与复合构件的切削加工。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经人工制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基体相(连续相)起黏结作用,增强相(分散相)可提高强度和刚度。其加工特点是:刀具磨损严重、产生沟状磨损和残余应力。孔的入口处易出现分层和剥离现象。
该课程具有时代特征,其内容应具有开放性,不断地吸收新内容,沉淀旧的内容到其他课程体系当中。目前精密加工技术主要有精密切削技术、模具成型技术、超精密研磨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纳米技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机械加工新技术将会充实到课程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李素燕,王磊,梁志强.现代加工技术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12,总270):46-47.
工程机械新技术篇5
一、简要叙述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现有状态
我国的机械制造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已经逐步的向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我国现阶段很多的机械制造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作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一种。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但是相较于世界上的机械行业先进国家,还有很长的距离,我国仍然还有很长的发展之路要走。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面对着来自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压力,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在世界的范围上,还是处在一种机械制造初级阶段。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水平并不是非常的高,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不是非常广泛。在机械制造行业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中机械制造有三种方面的应用。第一个是机械制造的集成化;第二个是机械制造的智能化;第三个是机械制造的虚拟化。西方的机械制造发达国家在这三个问题上都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和推广。西方的机械制造自动化程度远远的领先于我国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多年来一直处在非常传统的模式中,同时机械制造的结构层次较落后,发展不均衡。最主要的是我国机械制造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关,导致了我国的机械制造虽然向前发展,但是幅度不大。世界范围内的机械制造如今处于竞争非常激烈的状态,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相关的科研和创新,我国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发展压力。我国的机械制造在三个方面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第一个方面是我国的机械制造创新设计;第二个方面是我国机械制造的制造技术;第三个方面是我国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工作。鉴于上述三方面的差距,我国现阶段要重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制造方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紧紧的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发展步伐,提升我国的机械制造竞争水平,让我国的机械制造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二、简要叙述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和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在我国建国初期就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已经有了近七十年的发展,在机械制造领域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累积,但是和上文说的那样,我国的机械制造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及时的解决相关的问题,让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关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和出现的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同时相关的管理工作也是处于落后状态。第二个方面是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关于制造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第三个方面是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还处在缺位状态。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1)问题一: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同时相关的管理工作也是处于落后状态。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在设计水平、管理方式、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的机械制造行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虽然在机械设计中也使用CAD/CAM技术进行设计,但就目前情况看,设计思路陈旧,缺乏创新,使用技术方面水平较低。在制造工艺方面,世界先进的机械制造行业现状普遍采用精密度较高的加工方式,如纳米、微米、激光加工技术,并且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在制造工艺上我国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2)问题二: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关于制造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目前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广泛采用的MTO模式,设计、生产、制造一条线,思维较为固定化,但是如今的市场瞬息万变,用户的需求很容易发生改变,这种相对固定化的制造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生产的要求。(3)问题三: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还处在缺位状态。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漏洞,某些制造企业缺乏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工作流程上和操作规程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在标准化管理方面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ISO9000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但是某些企业在执行中仍存在有规不依的现象。
三、简要叙述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刚性自动化技术。第二个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第三个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综合自动化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1)方向一: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刚性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刚性自动化技术是先进机械制造国家原来应用较广的自动化技术。在刚性自动化技术上,我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还是存在的。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机械制造模式就是刚性自动化模式。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刚性自动化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完全自动化生产和设计,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全的自动化改进。第一个方面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路线完全自动化;第二个方面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工具完全自动化;第三个方面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产品尺寸设定完全自动化。我国很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完全使用了刚性自动化技术,不需要改变制造生产尺寸就能够便捷的实现制造过程中的批量生产。刚性自动化技术最明显的实际体现就是机械制造的生产流水线。生产流水线具有三个非常实用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产的效率非常高;第二个特点是整个生产过程非常短,节省了很多的工时;第三个特点是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物流的强度。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创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流水线,同时要改进相关的技术。作为机械制造业中的一个典型,汽车领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同时汽车中的零部件涂装过程一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浪费原材料的环节,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的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不断增多。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机械制造刚性自动化流水线就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流水线的生产能够简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同时改进相关的工艺,是刚性自动化的一个较为成功的应用实例。(2)方向二: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伴随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机械制造行业中。在刚性自动化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形成了现阶段的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柔性自动化,相较于刚性自动化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有很多的优点。第一个优点是柔性自动化能够有效的缩短机械制造的生产周期;第二个优点是柔性自动化提升了制造产品的精密度;第三个优点是柔性自动化对于整个生产速度有很大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精密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的级别,这样就标志着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为我国的数字机械制造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3)方向三:机械制造技术中的综合自动化技术。结合机械制造中的刚性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中的柔性自动化技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自动化技术,我们称之为综合自动化技术,这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机械制造竞争力。面对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机械制造行业要对市场的信息敏锐的察觉。综合性的自动化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刚性自动化技术中,加入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就形成了综合自动化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目的,第一个是实现了机械制造的信息流优化;第二个是实现了机械制造的物流优化;第三个是实现了机械制造的价值流优化。通过三方面的优化,有效的提升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简要叙述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主要的创新内容
关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主要的创新内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内容。第二个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创新内容。第三个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在自动化机械技术方面的创新内容。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1)内容一:机械制造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内容。先进的制造技术比较重视团队合作及管理体制,并且经常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来对生产模式进行更新发展。例如:精益生产、准时生产、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概念的提出,让靠传统经验管理的企业拥有一种非常时新有效的管理方式。(2)内容二: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创新内容。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工业设计模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许多先前的设计准则及数据都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修改。许多发达国家或者大企业,都已经开始进行无图纸的设计与生产。让一直运用常规模式进行设计的企业和技术人员了解到更加先进的设计方法与模式,制造工艺资源软件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3)内容三:机械制造技术在自动化机械技术方面的创新内容。计算机的集成制造系统与柔性制造系统的提出,以及数字控制机床与柔性制造单元的大范围应用都使得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先的刚性自动化及单机自动化向知识智能化、柔性自动化转变。我国现在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柔性制造单元。制造技术一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程度甚至是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制造技术必须跟上先进技术的潮流,才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片江山。
作者:于冬梅单位:沈阳汽车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2]胡克廷,韩圭口,王师镭.最新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机械制造,2000(12).
[3]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01).
[4]吴晔龙,王瑞明.探讨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49-50.
工程机械新技术篇6
【关键】制造;特点;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是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是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融入机械制造技术中,对制造业来说要有一个新的理念,改变企业的思维模式,将传统的制造业带入一个全新时代。因此,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科学地应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
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包括产品市场调研,新产品的研究和发明,
产品的工艺设计,产品的生产准备工作,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产
品的售后服务工作等,因此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将市场调研、产
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整个过程有机结合的整体。并且,先进机械制
造技术的应用最为重要的是注重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因
为应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所以,重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
产生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科学地应用先进的生产机械技术,产生良好的实际效
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
促进企业实现较快发展。由此可见,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
业应用的技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广泛应用,充分发挥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作用。
2)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将现代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它的
设计主要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
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科学的现代系统管理技术有效地结合起
来,研发成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因此,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企业不断吸收现代化
高新技术,并且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先进的
机械制造技术成为成功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能够有效地控
制生产过程的信息流、物质流以及能量流,成为企业在未来发展
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现代化技术。
3)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抢夺市
场、倾销资本和进行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金融、经济和
科技等手段实现的。如今全球市场的形成日渐成熟,经济市场的
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出现是符合这种经
济市场环境的。
因此,我国企业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不仅能够体现企
业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而且也表明了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由
此可见,我国企业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使其成为面向全球
竞争的现代化技术,可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具备世界先进水
平,从而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
4)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相对来
说比较简单,只要有新产品进入到经济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与此
产品相同功能的产品在经济市场上流通,所以,在当时的市场环
境下,机械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率,增加产品的产量,才是企
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
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也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通过
减少生产产品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市场
竞争力,增加产品在经济市场上的占有率。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把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三者的统一。由此可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5)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采用的是高效率、低耗能、优质、清洁以
及灵活性较强的工艺,这些工艺都是优化过的先进工艺,不仅保
留了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效因素,并且能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和改造,同时又引用了高新技术成果,从而形成先进
的工艺,充分体现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满足具体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不断
研发和实践,形成的先进、实用的机械制造技术,并且先进机械
制造技术是非常重视这种技术的实际效果的,从而充分体现了先
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实用性。由此可见,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应用的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能够突显这种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带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从工业发展情况看,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在制造业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先后将一些高新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中,从而使得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不断成熟,研发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速度不断发展,逐渐应用到机械制造中,这也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所采用的制造技术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企业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会很小,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研发和应用,使得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新工艺和高新技术,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理论不断得到丰富,从而使其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应用了现代设计技术,并且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与现代设计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都会把绿色环保设计、并行工程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糊设计以及虚拟设计等现代设计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规划、制造与检验、营销与维护以及报废与回收等环节中都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并且将现代设计技术和传统机械产品的设计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仅仅从传统设计角度看,传统设计通常是凭借以往的设计经验和基本的设计常识,应用较为落后和陈旧的工具实行的,导致设计水平较低。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设计技术的优点,能够更好地研发出新的设计技术。然而,现代设计技术相对于传统设计技术要非常先进,并且现代设计技术作为新的设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多种先进技术作为手段,不断优化和精确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所以,将现代设计技术与传统设计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使现代设计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产品设计中,有助于企业设计高质量的产品。
2)产品制造中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作为机械制造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初始原材料和一些半成品加工成产品。随着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于整个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满足了企业制造的需求。机械制造企业在毛坯制造过程中,合理应用钢液精炼、保护成套、高效金属铸造工艺以及激光焊接与切割等高新技术。机械制造企业在机械加工方面也应用了现代化高新技术,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应用了精密加工技术,甚至应用了超精密加工技术,高速切削技术、高速磨削技术、切削难加工材料技术以及加工复杂型面等高新技术。在热处理方面机械制造企业还应用了可控气氛的热处理方法、真空热处理方法以及激光表面合金化等高新技术。机械制造企业在自动化生产方面也应用了一些高新技术,例如机床数控技术、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机械制造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以及信号识别技术等。总而言之,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认识到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对于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特点的分析,认识到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面对全球竞争、面向新时代的技术,是能够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能够实现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展现了鲜明的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通过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研究,充分了解到企业应用一些现代化新工艺和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燕海,叶飞帆.国外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1).
[2]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3]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4]李更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5]齐宏.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沈旭东.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制造业提出新要求[J].中国科技成果,2006(11).
【工程机械新技术(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网络媒体的发展(6篇) 2024-07-27
工程机械新技术(6篇) 2024-07-27
动物药学专业就业前景(6篇) 2024-07-27